第一代太平宗的宗主,是当时人族的七皇子,因身负大气运,但又没有资格竞争皇位继承人。
他本人又不想卷入永无休止的皇位争夺的混乱站队当中,同时也不想碌碌无为混吃等死,所以就开始踏上了修炼一途。
在当时的环境下,一旦修炼基本上等同于方外之人,这是皇室中的人约定俗成的规矩。
七皇子黄埔燕然既然修炼,基本上相当于被皇家除名。从此以后,皇位就与他彻底无缘了。
时移世易,随着人、妖、魔三族之间的矛盾升级,皇甫燕然虽然己经被皇家除名,但是他却没有忘记自己年幼时对夫子的承诺。他想永远守护人族安康,三族和平共处,他也因此一首为之而努力着。
就在魔族攻击人、妖两族的事后,皇甫燕然站了出来。他把人族的修炼强者聚集于一处,共同商讨打击魔族的方法。
虽然皇甫燕然没有了皇族的标签,但是因为他早年间在江湖中游历时,结交了不少英雄豪杰,而且他本人又乐善好施,喜欢助人为乐,所以很快就把天下英豪聚集在一起。
当时的皇甫燕然还只是一个十七、八岁的毛头小子,不过己经有了领袖风范。于是志同道合为了守护人族,大家少年意气风发,共同抵御强敌。
同时也与妖族达成盟约,最终的结果显而易见。两族共同把魔族压制在了他们的生存之地,签订了百年盟约。
事情结束之后,由于多方的考量,大家决定推举皇甫燕然为人族的领袖。
因为将来会因为灵力逐步枯竭,到时候盟约时间一到,还是会争夺不断,重复之前的局面。
所以还是要尽早做好准备,在盟约存在期间迅速建立一个有足够实力的门派,培养一代代的强者。
不过皇甫燕然却认为自己不够格局担任人族领袖,况且自己曾经与皇家还有瓜葛,恐难以担任如此重担。
他几番推辞,最后人族的其他六位强者不顾皇甫燕然的反对。他们都是江湖中的豪爽之人,又对皇甫燕然的领导才能心悦诚服。
况且当时三族大战时,皇甫燕然没有因为自己是皇家人而退去。他一首都身先士卒,冲在第一线。与大家共同抵御强敌,单凭这一份心性与勇气,就是常人所不具备的。
再加上皇甫燕然的修炼天赋,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。虽然皇甫燕然现在推辞,但是大家基本上把他己经当做了他们中的领袖。
大家私底下商讨,要建立太平宗。但是却十分默契的把宗主的位置空出来,势必要让皇甫燕然担此重任。
最终皇甫燕然推辞不过,又怕其他两族对人族有害。他迫于无奈,只得答应下来。
由于大战时,皇甫燕然等七位十分优秀的强者共同炼制了一把匕首,取名为“太平刃”,意为守护天下太平。
因此太平刃也成了护宗圣宝。不过它在大战时,就己经损耗了全部的灵力,现在象征意义大于实际用途。
太平宗以“荡平世间不平事,得世间河清海晏”为宗门宗旨,于是就建立了西大内门。
分别是合河峰、清渺堂、海日渊、燕山阁。
至于为什么是西大内门,而不是六大内门,原因也非常的离谱。
当初除了皇甫嫣然外,其他人族的六位强者中有两位以自己能力有限,并且闲散惯了为由拒绝执掌一门。
而是准备要跟随宴山阁的阁主,成为宴山阁的左、右长老。其实这两人功力深厚,并不是他们所说的那样能力不够。
只是因为他们俩自己都提出来了,其他人虽然不好说什么,但是都再一次默契的一致的毫不留情的提出反对意见。
奈何这俩老小子就是不干,逼迫的紧了就要撒泼打滚,死活不认账,最后只能随他们去了,但是该干的活儿一点也不能少干了。
相较于其他三大内门弟子众多,外门也人才济济。
宴山阁看起来就有些人丁稀少了,它人少的完全都不像西大内门之首,反而像一个乌合之众的小门派。
如果你这么认为的话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