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章 一台收音机,听得三大爷抓心挠肝!

傻柱被停职调查,

秦淮茹在厂里也彻底成了过街老鼠,那张被幻灯片定格的、理所当然中带着嫌弃的脸,像是烙铁一样烙在了全厂工人的心里。

她现在走在路上,总感觉背后有无数道目光在戳她的脊梁骨,扎得她生疼,连带着棒梗几个孩子,在院里也变得灰溜溜的,不敢大声说话。

西合院里,许大茂的威望,前所未有地达到了顶峰。

现在,他就是院里名副其实的“爷”。

一向自诩官威的二大爷刘海中,以前见了他都是拿鼻孔看人,

现在隔着十几米远,就主动把笑脸堆得像朵老菊花,手里的烟恨不得用竹竿子递过来:

“大茂,下班了?辛苦辛苦!”

许大茂享受着这种变化,但他心里比谁都清楚,这种敬畏,是建立在恐惧之上的。

来得快,去得也快。

他要的,是真正的人心,是能为他所用的势。

他需要一个能潜移默化,传播他思想,放大他声音的工具。

他把目光,投向了一台花了三十块巨款,从信托商店淘来的红灯牌七灯电子管收音机,这玩意儿,在这个年代,绝对是顶级的奢侈品。

娄晓娥看着这黑乎乎的铁疙瘩,心疼得首抽抽,嘴里不停念叨:

“三十块啊!我的天!能买一百多斤鸡蛋了!”

“你买这个破玩意儿干嘛?不就是听个响吗?”

“头发不短,见识怎么这么短?”

许大茂一边用干净的棉布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机身,一边神秘地笑道,

“你以为这是收音机?”

“错!这叫舆论阵地,是咱们家的战略性武器!以后你就懂了。”

当天傍晚,吃过晚饭,

许大茂溜达着把一张小方桌,搬到院子中央那棵大槐树下,

再把那台油光锃亮的收音机往桌子正中央一放,慢条斯理地接上电,将天线缓缓拉升到最高。

“滋啦……滋啦……”

一阵电流声后,清晰洪亮的播音腔穿透了暮色。

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,现在开始播送《新闻和报纸摘要》节目……”

这声音,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,瞬间把整个西合院的魂儿都给吸过来了。

吃完晚饭正准备回屋的,出门乘凉的,孩子满院子跑的……所有人都停下了动作,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那台会说话的“铁盒子”。

不用人招呼,街坊邻居们自己就搬着小板凳、小马扎,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过来,

一个个伸长了脖子,眼神里充满了惊奇和羡慕。

“哎哟,这是许大茂家的?”

“可不是嘛!红灯牌!得好几十块钱吧!”

“听听这声儿,真亮堂!比厂里广播站的喇叭还清楚!”

孩子们最是兴奋,围在最前面,看着那亮着昏黄光芒的度盘,眼珠子都不眨一下,老人们则眯着眼,听到熟悉的京剧选段,便跟着哼哼呀呀,脚下打着拍子。

大人们则竖着耳朵,一脸严肃地听着国家大事和各地新闻。

小小的收音机,一夜之间,成了西合院新的权力中心。

而许大茂,就是这个中心无可争议的主人。

他悠哉地靠在一张从屋里搬出来的躺椅上,手里摇着蒲扇,眯着眼睛,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一张张被收音机吸引的脸。

他精准地调着频道,跳过了那些纯娱乐的戏曲和故事,专门找那些播送地方经济新闻的频道。

“……下面播送一则来自河北省的通讯稿。”

“河北省大兴县某人民公社社员张富贵,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大力发展家庭养殖副业。”

“该社员利用自家小院,将庭院进行合理改造,搭设鸡舍,成功养殖肉鸡五十余只,鸭十余只。”

“不仅极大改善了本户家庭生活水平,更通过向供销社出售鸡鸭,支援了城市市场供应,为国家创造了价值。”

“公社特此对其进行全社通报表扬,并发放奖状及五十元奖金,以资鼓励……”

声音一落,院里顿时响起一片“嘶嘶”的抽气声。

“我的乖乖!养五十只鸡,公社还给钱?”

“这叫张富贵的,可真是赶上好时候了!”

许大茂要的就是这个效果,他故意清了清嗓子,

把手里的搪瓷茶缸子重重地放在小方桌上,“当”的一声,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。

“听见没?”

他慢悠悠地开口,声音不大,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,

“养五十只鸡,国家都给发奖状,还给奖金!”

“这叫什么?”

“这就叫紧跟政策,为国家做贡献!”

这话像一枚精准投掷的石子,不偏不倚,正好砸在人群里三大爷阎埠贵的心湖里,激起千层浪。

阎埠贵心里的小算盘珠子瞬间被这五十块奖金和“通报表扬”拨得噼里啪啦乱响。

他两只眼睛放着精光,挤开身前的人,凑到最前面,耳朵竖得跟兔子似的,脸上堆着谄媚的笑:

“大茂,哎,茂哥!这广播里说的,真的假的?”

“个人家真让养那么多了”

“不割资本主义尾巴了?”

“三大爷,您是人民教师,文化人,怎么觉悟还不如人家河北一农民呢?”

许大茂瞥了他一眼,拿起茶缸子喝了口水,润了润嗓子,才不紧不慢地说道:

“广播里说的,中央台的新闻,还能有假?”

“这叫政策风向!”

“再说了,您光看见那五十块奖金了?”

许大茂放下茶缸,身体微微前倾,压低了声音,却又保证周围一圈人都能听见:

“我可听说啊,咱们厂里最近正在研究新的评优、分房标准。”

“光看工龄、看级别,那是老黄历了!以后啊,‘家庭贡献分’要占大头!”

“家庭贡献分?”

二大爷刘海中也凑了过来,他最爱听这些跟“厂里政策”有关的事。

“对!”

许大茂一拍大腿,

“您想想,您三大爷,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”

“在院里带头搞家庭副业,为社会做贡献,这事儿往上一报,档案上得多漂亮的一笔?”

“到时候分房子的名单下来,人李副厂长一看,”

“‘哟,这阎埠贵同志不仅教书育人,思想觉悟还这么高,家庭贡献分名列前茅!’,那房子能不优先考虑您吗?”

分房子!

这三个字像一道九天惊雷,轰地一下劈在了三大爷的脑门上!